摘要:在閩西南和粵東北的崇山峻嶺中,點綴著數以千計的圓形圍屋式土樓,這就是被譽為世界民居奇葩的客家民居。客家土樓雖沒有合陽民居的玉宇瓊樓;沒有吊腳樓的古樸清雅;也沒有皖南民居的優(yōu)雅恬靜。但它有合陽民居所沒有的宏偉軒昂;吊腳樓所沒有的布局巧妙;皖南民居所沒有的雄偉堅固。
從夏商開始,中原一帶的民眾為躲避天災人禍不停地南遷,形成了江西、福建、廣東等地的規(guī)模龐大的“客家”群體。這些以族群為單位的漢民躲開了中原的戰(zhàn)爭卻依然受當地土匪、猛獸的侵擾,不得不在群山里筑起既可群體居住又可抵御外侵的建筑,號稱最安全的建筑。一個建筑就是一個村。
于是幾百年后,土摟(又稱圍屋),這種世界建筑奇葩便遺留下來,成為文物。如今,便是中國客家人的古老民居——土樓。出于抵御山林野獸、強盜的需要,并體現儒家思想下大家族共同生活的理想,乃建造此種形式特殊的建筑的
土樓,是利用未經焙燒的按一定比例的沙質黏土和黏質沙土拌合而成的泥土,以夾墻板夯筑而成墻體(少數以土坯磚砌墻)、柱梁等構架全部采用木料的樓屋。
土樓是東方文明明珠,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神話般的山村民居建筑,它以歷史悠久、風格獨特、規(guī)模宏大、結構精巧等特點獨立于世界民居建筑藝術之林。
土樓大多為方形或圓形,主要分布在南靖和永定,尤以奇特的圓形土樓最富于客家傳統(tǒng)色彩,最為震憾人心。
圓形土樓是客家民居的典范,堪稱天下第一樓。土樓除具有防衛(wèi)御敵的奇特作用外,還具有防震、防火、防盜以及通風采光好等特點。由于土墻厚度大,其隔熱保溫,冬暖夏涼。
轉自:減隔震